找到相关内容48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郑石岩著:禅语空人心(1)

    的根源。   现在我举几个简单的线索,你自己作个测验,你就可以了解自己是否自在:你做错了事,朋友给你当面指正,你接纳了,但却自责了好多天。   朋友一句无心的批评,你记恨很久不忘。   你买了...  不要在意就是佛法所谓“无心”。无心就不会有憎的情绪,不会有爱愤自责的烦恼,更不会有多欲的不安。所以说:“无心是道”。能如此便是任运逍遥。唐朝志明禅师...

    郑石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2448219.html
  • 郑石岩著:禅语空人心(2)

    形容为一种心理的毒液。这些情绪有可能对外发泄,攻讦别人,侵犯别人,也可能向内发泄,深深的自责与内疚。如果严重的话,就会演变成躁症或郁症。现代心理学所谓的情绪症,在唯识论里头,称为随烦恼,它是障碍清净自性...

    郑石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2448220.html
  • 迪瓦·万杜达著:静 心(7)

    宁静,但当它真的发生时,他们却又难以置信。太美好的事情往往无法相信是真的,尤其是那些总是自责的人更无法相信这真的会发生在他们身上:“不可能的!那只会发生在佛陀或耶稣身上,怎么会是我呢?不,这不可能。”...

    迪瓦·万杜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3648250.html
  • 演慈法师著:弥勒信仰(1)

    三下,再放入筒内,对大众泪流满面的自责,从此以后大家都精进用功,没有人敢再犯戒了。   他曾经写信给慧远大师说:﹁吾人微闇短不能率众,和尚虽隔在异域,犹远垂念吾罪深矣。﹂   法师一生用功修行,与道安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1048320.html
  • 释恒清著:《佛性论》的研究(2)

    烦恼,而非其依止的本识。这种解释  与真常系观点是相合的。  (6)济五怖畏:  五怖畏是(1)自责畏,(2)畏他责,(3)畏治罚,  (4)畏恶道,  ───────  (注78)《大乘起信论》(《...

    释恒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5948450.html
  • 支那内学院院训释(2)

    热,头涔涔目眩,身寒噤如疟,数数不自持,复数数自责,今幸粗率成,实不能再作也。自今以往,吾悲愿:念念愿众生,念念拔众苦;本师所为,吾悉愿为;悉以回向吾姊。又愿读吾文而怦然者,拔一切苦厄,而先拔吾姊也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2548507.html
  • 生死之谜(1)

    探索,应该从直接反省死亡的意义和无常的许多层面开始——这种反省可以让我们在一息尚存的时刻,充分利用我们的这一生,也让我们在死亡的那一刻,不致于悔恨或自责虚过此生。西藏的著名诗人和圣哲密勒日巴尊者说得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2748824.html
  • 隋唐五代弥勒行者

    。至明年春猎次闻蟆鸣。就水见去载所贯三十许虾蟆犹活。表于时叹惋。自责曰。苦哉。何为口腹令彼经年受苦。乃绝柳条徐轻放纵。因发意出家。自思惟曰。我若堂下辞亲室中割爱。难离欲海莫揭愚笼。由是逃入深山以刀截发...

    心照不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4849422.html
  • 陈鹏释译:唯识四论(1)

    小乘佛教的不究竟。由此悟觉,世亲十分愧疚自责;想自割舌头以示对毁谤大乘佛学之罪的悔过。无著告诉他说:割舌并不能彻底解除罪过,而应该用犯过罪的舌去宣扬大乘佛学。从此,世亲发奋著书,阐扬大乘佛学。对大乘...

    陈鹏释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5250001.html
  • 陈鹏释译:唯识四论(2)

    心生羞惭,逐渐做到止息恶念恶行。所谓「自法力」,是指来自内心的向善去恶的意志力。此种力量主要来源于对佛法的信仰和领会,所以称作「法力」。具有此种「法力」,一旦心生恶念,便会自惭自责;长此下去,诸种罪过...

    陈鹏释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5250002.html